近年来,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钢)以新质生产力之“立”,“破”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困,力求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数字化建设相融合,走出一条成本精细化管理道路,以成本管控为导向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成本管控格局。通过成本管控体系与两化建设“相向而行”,把产品成本由传统的事后核算切换到事前计划预测、事中分析控制和事后评价考核的全方位成本管控模式。通过成本管控体系与生产经营的“双向奔赴”,以成本数据
三钢身处山区,资源匮乏,原三钢董事长欧阳元和提出了“平原木匠理念”,他说:“三钢资源匮乏,每个员工不能像山区木匠,大手大脚;必须像平原木匠,对每块可造之材,都要匠心独运,精雕细刻。”这些年来,三钢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执创新之利器,在保证安全、环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成本精益管理,走上了一条资源节约型、成本精细化管理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钢深刻地认识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大数据平台不仅是打造智慧制造体系课题的应有之义,而且是支撑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工厂的必然要求,自此三钢走向了成本数字化管控道路。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三钢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形成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四个成本管控环节,每个管控环节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共同构建全方位成本管控体系,确保三钢成本管理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打造新时代公司制作经营“升级版”。
为了提高成本管理计划性,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三钢建立成本预算数据体系,下好提升成本管控水平的“先手棋”。
成本预算体系属于成本事前控制的主要方式,同时为日成本日毛利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该系统由关键代码、规则维护、标准数据等9个模块组成,拥有48个功能画面,通过成本计算规则生成、标准数据维护、成本预算编制、预算结果查看等功能,组成整个成本预算数据体系,满足各单位和部门成本预算需求。
三钢年度预算根据降本要求,最大限度地考虑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下一年度内外部环境,考虑市场行情报价变化和内部技改、年度检修对常规生产的成本影响,汇总各单位各部门预算目标,制定符合三钢实际的年度预算。三钢月份预算主要是针对年度预算控制方案,结合市场变化、公司经营利润情况和上月生产状况,实行目标成本倒逼,进行动态调整。在制定预算的同时,各单位制定降本计划,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为了做好预算管理,三钢建立约束制度,根据各单位责任分工,要求各单位指定专人,严格按时间节点提供相应数据,数据如果出现偏差,酌情扣除偏差单位特殊的比例奖金。同时三钢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及时找到成本预算偏差的原因,为今后预算准确性提供经验借鉴。
为了满足多种成本管控需求,三钢编制“日成本日毛利”系统,形成单日、月份、年度和分钢种成本核算报表体系,为现场生产实践提供“第一手资料”。每月1日10点前完成各账套成本核算,每日7点前完成前一日成本核算。
三钢“日成本日毛利”系统属于成本事中控制的关键核心,主要由基础数据调整、销售数据查询、数据查询等6个模块组成,含27个功能画面,按数据加工收集、数据计算、数据查询的顺序,支持每日成本、毛利自动计算。同时,三钢建立一套标准成本体系,作为检验日成本完成情况的“试金石”。
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成本,三钢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结合,编制了8个版本的日成本统计表。通过不同版本的成本,实现生产现场成本精细化管控,根据边际贡献,为销售部门接单定价提供有力支撑。
三钢“日成本日毛利”系统可按指定的日、周、旬等任意期间进行成本核算和对比分析,这些不同角度的数据报表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分析的依据,为现场管理者加强成本管理提供更灵活、及时、准确的动态成本信息,。缩短了三钢对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管控、分析和评价周期,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战略成本格局。日成本核算系统建立成本预警报表,技术人员依据异常数据,倒查问题根源,优化现场生产,保证经济冶炼。
三钢制定日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要求各责任单位分别成立检核团队保证日成本工作持续进行,要求计量、能源、生产等管理部门对数据修改做全面监督。与此同时,三钢建立日成本数据考核制度,对日成本数据偏差影响三钢管理决策的,扣发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工资并按事故予以通报。
为了从海量的成本核算数据中提炼数据价值、指导现场生产,三钢一方面依托“线上”成本分析系统,为现场生产人员降低生产消耗提供数据指引;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成本对标对表,找到成本突破空间,成为指引现场生产降本增效的一盏“指路明灯”。
三钢成本分析系统是成本事后分析的有效手段,分为规则对照维护、基础数据维护、收发结存分析等10个模块,从规则、库存、成本、售价等多个角度,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分析基础。
成本分析系统生成十二类分析图表,实现分类型、分期间、分钢种、分系统的产品成本对比,使得成本分析更简单高效。系统构建五因素分析报表,从价格、消耗、结构、费用、规模等五大方面,单独体现每个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帮助技术人员有的放矢地分析原因,查找对策。
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线上”对比分析的同时,三钢也通过“线下”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分析。一是加强与行业先进企业对标。三钢把在行业内的主要消耗指标排名作为经营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各单位、各部门瞄准行业先进指标对标对表。二是开展三基地对标,早在2019年就启动三钢所属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等三基地成本对标模式,三基地每月对比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在三明本部内部对标,在板材事业部、长材事业部的转炉作业区和连铸作业区常态化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亲兄弟明算账”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三钢依据成本分析系统海量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深层次、系统地思考与测算,发现成本提升空间,寻找逐步降低消耗的对策并付诸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为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三钢强化职工成本意识,加强内部管理考核,采取一系列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措施,力保成本达到最优控制水平,实现成本管控水平再上“新台阶”。
为了在全体员工中增强成本意识,三钢开展多层次成本管理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成本管理参与人员能力与水平。针对成本管理人员开设专题培训课程,涵盖成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分析技巧、成本管理工具等,逐步的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知识储备。同时,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成本控制经验,促进全员学习和交流,形成全司上下成本管控一盘棋的格局。
三钢建立完整成本总结提升制度,对已被证明的成本管理成功经验,进行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期工作标准,对成本管理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实现从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到成本控制的PDCA循环。三钢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路建立完整网状成本控制体系,纵向按照事业部-作业区-工段-班组-个人等五级将目标成本逐级分解到个人,横向按照部门-科室-个人等三级将目标成本分解到个人,明确各方权、责、利,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网状成本管理格局。三钢建立健全费用控制制度,设定合理的费用控制政策和限额,明确费用的申请、审批和支付程序,凡是纳入归口费用管理的,一定要经过归口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支出。
关键指标是降本增效的“牛鼻子”,在工序成本中占主导地位。三钢依托成本管控体系,分析含铁原料耗、合金消耗、炼铁烧结比、轧钢轧制费、燃料动力费等物料成本情况,针对上述关键指标采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双重降耗措施,以求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