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16 19:21:07 | 作者: 卧式干燥机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何作霖从带回的白云鄂博矿石中发现了两种稀土矿物,24年后,成立仅4年的包钢成功开采出中国最早的稀土。包钢成功炼出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中国稀土工业正式拉开序幕。包钢的稀土产业也伴随国家发展走上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辉煌之路。
1978年3月18日,北京阳光明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我国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全国科学大会正在举行。这是一次在科学事业上影响深远的国家会议,也是稀土工作第一次被写进大会报告,报告提出“加快攀枝花、包头、金川等多金属共生矿的研究,攻下综合利用技术关,加强铜、铝资源开发的研究,使钛、钒生产跃居世界前列,使铜、铝、镍和稀土的提炼技术接近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彼时,中国稀土年总产量突破1000吨大关,其中绝大多数是包钢生产的稀土硅铁合金。1978年到1986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解决白云鄂博矿稀土、铁、铌等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率领国家相关部门技术专家七次到包头组织科技攻关,极大地推动了包头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和中国稀土工业的快速发展。1981年,方毅第四次到包头调研稀土工作并在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我们要努力变成全球上的稀土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对提升国内整体工业水平意义重大。但国外技术垄断严重制约稀土行业发展,要想成为“稀土大国”,必须把科学技术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1954年包钢建厂开始,广大科研工作者、建设者们在没有一点外来技术参照的情况下,围绕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开发,独立自主完成了支撑稀土工业的基础研究,先后攻克了白云鄂博矿中稀土的选矿工艺流程、湿法提取工艺流程、火法冶炼工艺流程、稀土在钢铁等领域的应用等世界性难题。但直到70年代初,提炼高纯度稀土矿专利技术还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的手里。
1975年,徐光宪院士提出了完整的串级萃取法技术,分离出的稀土元素纯度达到99.99%,领先世界。
在徐光宪院士的引领下,80年代,包钢稀土科学技术创新连续取得新突破。《P507盐酸体系轻中稀土全萃取连续分离工艺》《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浮选——选择性团聚选矿工艺》《氧化物电解法连续制取钕铁合金和金属钕》相继研发成功,矿物选别能力大幅度提高,具备了批量生产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的能力,基本解决了我国白云鄂博矿稀土原料的产业化问题。包头稀土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稀土冶炼分离技术,推动中国稀土新工艺新技术遍地开花。稀土生产技术的突破、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人力、环境成本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包钢稀土产业就此步入先进行列。
1986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变成全球第一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直到今日。包钢也成为傲立于世界之林最大的稀土精矿生产基地。
1992年,在南巡讲话时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春天的故事”吹进了塞北草原,“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深深刻在一代代“稀土人”的心里。
1997年,包钢整合所属稀土产业资源,成立稀土高科(2015年更名“北方稀土”),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稀土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华稀土第一股”敲响的钟声,不仅开启了包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先河,也翻开了中国稀土产业蒸蒸日上崭新的一页。
依托长期资金市场的有利融资条件,包钢利用第一笔募集资金,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稀土萃取全分离生产线,一举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1999年1月,在包钢写下了“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题词,吹响了稀土行业调产业体系的号角。
为此,包钢积极开发稀土应用产业,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一方面进军稀土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动力电池稀土深加工产品领域,并为“神五”“神六”“神七”飞船和“嫦娥1号”运载火箭提供重要器件,筑梦星辰;一方面包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上市公司资本优势,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行业低谷期,担起整合全国稀土行业的重任,对自治区内35家稀土上游企业实施整合淘汰,最终形成由包钢统一开采、统一选矿统一冶炼、统一经营和管理的稀土冶炼分离专营工作体制。
在此期间,包钢还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稀土产品交易所——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市场控制力逐步提升。
2006年,包钢稀土使用“白云鄂博”注册商标,发展理念与品牌理念在国内外广泛传播。2009年,“白云鄂博”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驰名中外的民族品牌。
2014年1月,国家相关部委召开专题会议,通过了组建国家级大型稀土公司集团的工作方案。2015年,由包钢牵头组建的中国首家稀土集团——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形成由大集团掌控稀土资源,主导市场的行业发展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历经黄金10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稀土市场更活跃;稀土生产总规模在国家有效调控下,供求关系更加平稳合理。
乘东风,行万里。包钢遵照习对推动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推进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优质高效运行,真正将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获批国内唯一“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发挥稀土新质生产力元素耦合被冲效应;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基地,努力打造行业一流的高水平国家级创新载体;引领带动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抢占稀土新材料技术制高点;建立浙江大学——北方稀土联合创新中心、北方稀土——兰州大学联合实验室、稀土院天津分院、稀土院杭州分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与7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努力构建系统化创新联合体,合力攻坚关键性“卡脖子”技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包钢立足冶炼技术变革这个生存发展的基本点,重点开展一系列技术改造工艺实验,推动稀土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的划时代变革。稀土钢用稀土铁合金、烧结钕铁硼辐射多极磁环、稀土镁锆晶粒细化剂、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磁致伸缩促动器、稀土玻璃涂层等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真正推动稀土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包钢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坚决扛起主导产业链治理重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率先在行业内开展VOCs治理,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稀土湿法冶炼分离“绿色产品”认证,实现了废水零排放,能耗达到国家标准先进值的同时,废气排放低于国家标准特别排放限值,逐步形成了清洁高效的生产模式。
2023年6月,习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战略资源优势,加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强能源资源的就地深加工,把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好。”
“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时代命题,是党中央站在国家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时代赋予包钢集团的新使命、新期许,也是包钢牢记国之大者,自觉肩负发展壮大我国稀土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维护行业稳定立柱架梁的新实践。
2023年6月,包钢集团研制的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惊艳业界;10月,包钢规划建设的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现场吊臂挥舞、机器轰鸣,开足马力推进新一代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项目尽快投入生产。2024年3月,运用包头稀土研究院“新型稀土健康照明用转光材料”所生产的稀土防蓝光护眼灯面世;稀土抗菌、稀土蓄热升温、稀土降温隔热等一众稀土新材料,极大丰富了稀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月,包钢的稀土永磁电机、稀土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闪耀2024中国品牌博览会,吸引大批中外客商驻足。包钢聚焦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在稀土光功能材料、高纯稀土金属、稀土特别的材料、稀土助剂等领域,加快前沿关键研发技术、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步伐,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稀土新材料和应用新高地;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动包钢稀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助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装备、工艺、产品技术标准,充分的发挥稀土交易所作用,扩大交易产品规模与种类,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引领力。
如此高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产出,彰显了包钢全力提升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优异答卷回报习的关心和厚爱。
从落后世界一个半世纪,到奋力超越站上世界之巅,包钢在国家稀土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洪流中不停地改进革新、勇于亮剑、敢于决战。70年间,包钢从块块矿石淬炼出国之重器,以从未有过的产能产量规模、科学技术创新实力和健全的产业链体系,雄姿勃发,身居世界稀土行业前列。